12月15號下午,著名作家胡辛教授受邀在我校圖書館五樓報告廳為師生作了題為“生命中的城與女人——我與景德鎮的未了情”主題講座。校長陳雨前與我校二百余名師生,跟隨胡辛的講述,走進了她與景德鎮的故事。
胡辛教授以《鄉愁》開場,緬懷了昨日逝世的余光中先生,她表示余光中先生雖逝世,但是他的詩他的文學永遠都留在人們的心中,并由此提出什么是文學的問題。繼而,她又引用鐵凝在一次公益講座中的講話“如果一個城市擁有了文學這盞燈,那么這個城市便具有打不倒的價值”,闡述了文學在她們這一代人心中的分量和價值,即便是在文學最被排斥的時候,她們依然熱愛文學,初心不改。
著名作家胡辛教授
胡辛教授講到生活是創作的源泉,地域是創作的依托。她回憶了她自己早年在景德鎮的生活和工作經歷,以及在景德鎮的所見所聞、所感所悟。并由此創作了處女作《四個四十歲女人》、《昌江情》等許多作品,表達她對景德鎮這座千年瓷都的熱愛,對善良質樸的景德鎮人民的喜愛。她認為文學創作的方法和原則,紀實和虛構相結合十分重要。紀實是船,虛構如風,二者相輔相成,在文學創作的過程中二者缺一不可。胡辛教授講《放牛班的春天》片尾段與她的小說有異曲同工之妙,是文學表現了人類的心靈可以共同感受到的情感。文學創作的價值在于能夠讓人心共通,而文學創作除了需要紀實與虛構,細節的捕捉與描寫同樣重要。細節源于對生活的觀察、見解和感受,成功的細節描寫會讓讀者印象深刻,提高文章的可傳讀性。講座尾聲,胡辛教授與師生互動,一一解答了師生的提問,交流了心得感悟。
師生提問
講座由校陶瓷文化藝術研究中心、海上絲綢之路研究所、人文科學系、科研處共同主辦。此次講座為師生提供了一個深入了解文學的機會,為師生在踐行文學寫作的道路上提供了有益的借鑒。
據悉,胡辛教授為我國著名作家,南昌大學影視藝術研究中心主任、中文系教授、中國現當代文學碩士生導師、江西高校第一個廣播電視藝術學碩士生導師,江西省重點學科文藝學3個方向帶頭人之一。胡辛教授在文學創作上造詣頗高。曾出版多部短、中、長篇小說集和長篇傳記。
(文|校報記者 羅海榮 余紫杭 堯青 圖|校報記者 余清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