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維絲,陶瓷美術與設計藝術學院的視覺傳達、數字媒體專業教師。江西省五一巾幗標兵、江西省高校青年教師教學文科組競賽一等獎、江西省首屆高校微課教學比賽一等獎、全國高校微課教學比賽優秀獎、江西省第六屆美術教學成果大賽金獎、江西省數字藝術雙年展一等獎、景德鎮學院優秀共產黨員、景德鎮學院教書育人先進工作者......多篇論文在各級刊物上發表,多項設計作品在省級比賽中斬獲名次。諸多的獎項,讓人不太容易把照片上那張年輕生動,巧笑倩兮的面龐與這一大串的名號聯系起來。但事實就是這樣,她年輕的履歷上,已經印著引人贊嘆的獎項與經歷。
“其實我覺得中國傳統的東西才是最牛的?!?/span>
和戴維絲的對話里,這句話一直讓我印象深刻,也仍然記得她說這話時的篤定,和眼里閃爍的光。帶著無限的驕傲與自信,流露著年輕的朝氣與蓬勃。
?【其靜若何,蘭生空谷】
我們的采訪約在了她上課的地方,到達約定地點時,她正指導學生作畫。見我們來了,踩著急匆匆的腳步出來迎我們,邊走邊問,我們在哪兒采訪呢?看著她的背影,我在心里默默想著,這和對她的預想有些不一樣,但又似乎是符合想象的。
對她的初印象,來源于她的一組生活照,隨性的,慵懶的,可愛的,文藝的......多變得仿佛看了一場梵高畫展,像向日葵的熱烈,像星空的靜謐,像絲柏樹的生動。而眼前的她,眉眼伶俐,卻不是弱柳扶風之態,走路帶風,亦不失江南女子的風雅。
戴維絲在1989年出生于景德鎮,是個抓住了時代尾巴的80后。受家庭傳統教育的熏陶,也樂于探索外國文化。自小熱愛美術,好動又喜靜。愛好旅行,喜歡攝影。一顆細小的火種,開始星星點點地燃燒著她對于藝術的執著和對自我價值的追求,年歲和經歷則化作最干的柴、最勁的風,將這團火愈燒愈旺。她活得如同自由的蒲公英一般,總是會在空閑之時,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去到自己想去的地方,采風,看畫展,參觀博物館,將身心沉浸在當地的人文情懷里,開闊視野,學習充實。像釀酒似的,把對外在世界的認識和感知都糅進內心體驗的 “酒壇”中,沉淀為藝術創作的靈感,積攢成一股沁人心脾的香氣,里面包裹著遐想與思考。而有時旅途中的意外也能讓她收獲不一樣的東西。除了鏡頭定格下的風景,旅行中的美好與溫暖,她也都悉數收藏。故事收藏得多了,內心便也豐盈了。拋去靈動傳神的外表,她更注重修身養性。因此,茶藝,瑜伽也都是她如數家珍的愛好。
王朔在《致女兒書》中寫到:“你必須內心豐富,才能擺脫生活表面的相似?!边@和她對于“有趣”的理解不謀而合。她說,有趣的靈魂,不單單只是一種幽默,而在于對自我的不斷修行,興趣愛好廣泛才能面面俱到。
一番對話下來,我慢慢開始理解,她周身自帶的氣質和氣場從何而來。
【春風滿懷,澤沐桃李】
“我的家庭其實是教育世家,從爺爺那輩兒開始,幾乎身邊所有的親人都是老師,所以潛移默化的吧,我也當了一名老師?!苯衲?span style="font-family:calibri">28歲的戴維絲,2010年考取江西師范大學的碩士研究生的同時,應聘上了景院的教師崗位,已經有著七年的從教經歷。這七年里,她陪著景院從高專到景德鎮學院,欣喜于學院的發展,更欣慰于學校的變化。談起從教經歷,她的語氣里盡是歡愉。大抵是因為熱愛,所以用心。獲得的許多教學競賽大獎亦是十分努力的成果。2016年她在江西省高校青年教師教學競賽中獲得一等獎的好成績,她坦言,備課的過程,其實是一個很痛苦的過程,整整一個月都在為這個而忙碌。因賽制的要求,參賽者必須準備主辦方給定的二十節課的內容,在賽前五分鐘現場抽取其中一節作為參賽課題。要從廣闊的知識脈絡里,分剝離析,使每一節課的內容既不重合又不偏離主題,實在是一道繁復的工序。賽前準備的一個月里,她就一直在腦子里構思,如何才能讓課堂更加生動,如何才能使知識點不雜糅.....思之想之,整個人都時時刻刻地專注于一件事,便忘卻了疲乏與勞累。為了能將每節課的內容熟記于心,又能通過自己的講課風格展現出來,她幾乎是每天把自己關在家中,一遍又一遍地演練,一次又一次地修改,在鏡子前調整自己的表情,以求達到細節上的趨于完美,雕琢打磨,用心斟酌,精益求精。有時遇到難以突破的瓶頸,她便各處去搜尋名師的授課視頻,細細揣摩,學以致用。好在,最終取得的結果沒有辜負這其中的良苦用心。在競賽中如此,在課堂上,她也有著如此這般的原則與堅持。每一堂課她都認真對待,鉆研教材,準備教案,絲毫不懈怠。她想做的,不僅僅是一名傳授課本知識的教師,她更希望自己是一個科研型、學者型的教師。所以課余時,她訂閱大量的學術雜志、專業雜志,廣泛涉獵各門學科知識,然后再將自己所學到的知識,融進課堂,教給學生。
“我覺得老師最重要的就是把自己會的所有東西都教給學生?!?/span>
她注重教學改革,總是希望能以更加貼近時下的教學方法去傳授學生知識。在她的課堂上,她都要求學生要與她有互動。但她并不喜歡以嚴肅的面孔去與學生相處,相反,她的課堂,總是在一種輕松愉悅的氛圍下進行。天生自帶的幽默感和充滿親和力的娃娃臉,總是能讓她與學生無距離的打成一片。亦師亦友,教學相長。她的同事陳老師評她積極上進,肯努力,關心學生和同事。而她的學生,則會為她親手做早餐。
星光不問趕路人,時光不負有心人,努力和用心的人,即使不言語,都會在一個特定的環境里散發出自己的光芒,被人發現,繼而被認可。
【心有瑰寶,絢麗璀璨】
“其實我覺得中國傳統的東西才是最牛的?!?/span>
和戴維絲的對話里,這句話一直讓我印象深刻,也仍然記得她說這話時的篤定,和眼里閃爍的光。帶著無限的驕傲與自信,流露著年輕的朝氣與蓬勃。
在教學以外,她始終堅持進行科研工作和藝術創作,還創立了自己的設計公司。
2013年3月-2013年11月,她主持了景德鎮學院校級課題 《從游戲需求心理看粘土造型的嬗變》。同年參與了《景德鎮傳統制瓷作坊的保護與再利用》和《手工價值在現當代陶瓷中的體現》兩項校級課題。2015年6月,她主持了《粘土角色造型的嬗變研究》市級課題。同年,參與了 《中日動漫中的視聽語言設計對比研究》和《景德鎮傳統制瓷作坊的保護與再利用》市級課題。
粘土角色造型是粘土動畫中的一個名詞。而粘土動畫作為定格動畫的一種,是最早的動畫形式之一,其很大程度上是依靠手工制作的,所以就決定了其具有淳樸、原始、自然、夢幻的藝術特性。我不禁抱有一絲好奇,為什么選擇研究這一塊的課題,這么古老的藝術形式,應該是容易被現代人所遺忘的。對于我的疑問,她笑著反問我,你不覺得其實現在很多年輕人愿意去了解更多的傳統文化嗎?而且,中國的傳統文化是很有藝術價值的。她在論文《從游戲需求心理看粘土造型角色的嬗變》中寫到:“隨著人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在新與舊的問題上,人們習慣于對過去的、當地的和常見的東西不以為意,讓這些東西成為淘汰的對象,卻不知,正是這些司空見慣的東西,體現著我們民族的造物精神和審美意蘊?!?/span>
縱觀戴維絲主持或參與的課題,無論是對粘土動畫的藝術形式的追求,還是對陶瓷文化的手工技藝的關注,或多或少都帶著追溯傳統的意味。但她也深知,傳統不可丟,創新意識也不可少。這一點,體現在她的教學與創作中則尤為明顯。她會有意識的培養學生們的創新意識,她要求所有學生的作業,必須是原創手稿,要學會自己思考,勇于創新。“掌握好本土的東西,才能夠有好的創新思維基礎?!痹谧约旱乃囆g創作中,除了加入中國元素以外,她會參考國外不同的文化元素,來豐富自己的作品。
于她而言,教學、科研、創作都是在相輔相成中緩步前進,也都是她充實自己,鞭策自己的最佳途徑。而年輕人就該不斷充實自己。但這三者,在我看來,出發點其實都離不開情懷二字。對童年的情懷,對傳統的情懷,對返璞歸真的情懷。想要回溯生活本真,追尋心靈深處不曾泯滅的童趣,所以不喜浮躁。內心綺麗,所以映澈澄霞。
當然生活就是生活,即使是有趣的靈魂也繞不開現實的瑣碎。比如承受了多少夸贊的同時就要背負多少壓力,比如諸多的大獎背后是辛苦準備的煎熬,比如要處理的事情太多精力就會嚴重失衡。但若是對她再有進一步的了解,就會發現,在她嬌小的外形下,其實蘊藏著很多的能量。她能將壓力轉化為自己的動力,也能在分身乏力的狀態里,不斷調整自我,找到平衡點,然后繼續前行。
無數簇擁的火苗,編織成了一團熾熱的火,燃燒著因期望而繁盛的草木,因憧憬而閃爍的星辰。戴維絲內心的火,也許是童年麥田里的窸窣作響,也許是藝術創作的豐富多彩,也許是三尺講臺的桃李芬芳,也許是追夢路上的潛心思考,路過的人,不能悉數洞察,只能遙遠地感受到火的溫熱,看到裊裊升起的一束煙。
(作者:黃新秀、李智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