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人物簡介汪萬鵬,男,漢族,1982年12月3日出生于景德鎮。2005年8月參加工作,2006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2009年獲得碩士學位。現任景德鎮學院黨委宣傳統戰部理論科科長。2005年8月工作至今,多次被評為學校優秀輔導員,多次獲得學校優秀共產黨員和優秀黨務工作者榮譽稱號,2015年獲得了“景德鎮市優秀共產黨員”榮譽稱號。他是學校推送出去的第一位援疆干部。
引子
接受這一次的采訪任務時我已在歸途的火車上,所幸采訪的是我最熟悉的“老大哥”——奮戰在宣傳一線的優秀教師汪萬鵬老師。當他知道我已在歸家途中時,便欣然地接受了這一次的線上采訪。由于與記者熟悉的關系,采訪進行得很順暢。結束時,汪萬鵬老師還囑咐道:“回家的路上要注意安全。”
百善孝為先|為師愛如春
人們常說“百善孝為先”。在汪萬鵬老師的大學實習期間,他被中國電視報社(原中央電視臺下屬機構)錄取并成為美術編輯部的實習生,因工作成績突出,報社社長曾多次找他談話,希望他能繼續留在北京工作。但因家中父親身體不太好,還有一位只靠父母照顧的老外公(年歲很高并患有“老年癡呆癥”),他謝絕了報社的挽留,放棄了在北京工作的機會,一拿到畢業證,就義無反顧地回到了他深愛的家人身邊。
做一名教師是他兒時的夢想,在得知景德鎮學院招錄專職輔導員時,他第一時間報名,經過嚴格的筆試和面試,2005年8月他以優異的成績,被錄取為景德鎮高等專科學校藝術系思政輔導員。
“一個老師的言行舉止將會被效仿和學習”。在學習中,他始終以“師德、師表、師責”要求自己和引導學生,時刻以“自尊、自省、自警、自立”的精神對待各方面的工作,在學生中樹立模范形象,他有一顆純真的赤子之心,他的清澈坦誠吸引了學生,與汪萬鵬老師熟悉的同學很多,因為他的平易近人很容易被學生接受,只要學生愿意,就可以與他成為朋友。他一直努力營造著他心中最樸素而真摯的師生關系,接觸過汪萬鵬老師的學生都說他真是一個很可親可愛的人。
“沒有愛,便沒有教育”汪萬鵬老師說道,師愛是溝通師生心靈的橋梁。當上輔導員以后,這成為了他的行為的準則。在他工作的第一個年頭里,他與所帶班級的學生年齡相差無幾,學生們親切的稱呼他為“汪哥”到現在,仍有60%以上的學生們還與自己保持著聯系,每每收到學生的邀請,他都會欣然赴約。從汪萬鵬老師的語氣中,我聽到了欣慰和自豪。“與學生們相處很快樂,也有感傷的時候”汪老師和記者談起一個不幸的學生,在2007年的春夏交接時,他目睹了一名身強志堅從貴州偏遠山區走出來的孩子身患“白血病”,悲凄地在一周時間走完了自己的一生。在那段日子里,他只能給予那個孩子安慰、鼓勵和陪伴。那位學生在臨終時拉著他的手,用虛弱的聲音留給汪老師的最后一句話:“汪哥,您是我一生中最好的大哥,我下輩子還做您的學生”。說到這,電話的那頭沉寂了一會兒,這也許就是這世間最純粹的師生之情。
援疆萬里路|矢志一方情
2016年,注定是汪萬鵬老師不平凡的一年,他聽從校黨委的安排,義無反顧地投身于兩年的援疆工作。雖然,他是在省發改委的援疆辦(援疆后方)工作,但是一年幾次的赴新疆工作、生活,一去就是半個月甚至更長時間。新疆,是中國荒涼偏遠的地區之一,如果只是到此一游感受一下地域風情很容易,真正長期扎根下來工作、生活,是要克服許多生活上的不適。
在他剛接觸援疆項目管理工作時,為了搞懂各個援疆項目和“十三五援疆規劃”,他吃苦研究,以一遍不行搞兩遍,兩遍不行三、四遍的精神對待工作,甚至搞了幾個通宵把新崗位、新任務予以掌握。在援疆期間,汪萬鵬老師很少回家看望親人,他始終秉持著“舍小家顧大家”的情懷,把工作放在第一位,而家人也給予他最深切的理解與支持。為了協調好家庭和工作的關系,他每隔一天和愛人視頻一次,在每次外出都給家人報平安,并分享一路風景給家人,每一周給爸媽去個電話問候,聊上幾句。他孤身一人肩負起援疆工作使命,他工作中遇事想辦法解決,從未向組織抱怨工作苦、工作累,任勞任怨。在他外婆病危時,他只回來守護在身邊兩天,沒有送老人家走完人生的最后一程又回到工作崗位。
“這些新疆務工人員離家萬里出來打工,在語言不通的環境下生存,確實不易呀,我們能幫一定要幫”汪老師向記者講起援疆時接觸的鄉親。2017年春季,汪萬鵬老師同省委、省政府援疆考察團一行深入到江西援建幫扶的新疆阿克陶縣周邊的巴仁鄉等基層村進行調研走訪,映入眼簾的皆是簡陋的土坯房、大火炕,但是新疆人民的熱情卻絲毫不被生活條件的困苦所削減,新疆人民的熱情好客感動著他。他對待所有人,熱情細致,沒有領導架子,永遠微笑著,用一顆熱心,為新疆人民排憂解難。經他接待過和服務過的贛新兩地領導及同事都對他交口稱贊,他周到細致的服務被新疆友人稱為“亞克西”!
從聽他講述援疆工作、生活的故事,還從中感受到了他心中的一份欣慰和溫暖,他說:“老領導——朱賀江部長,每次來省里開會或公干時,都會來看望我,給予我鼓勵、支持,真心感到領導的關懷和校黨組織的溫暖”。
?
不似凌云木|卻有凌云志
2018年10月汪老師結束了兩年的援疆工作后,沒有休息一天就投入到宣傳統戰部的新崗位上來。“剛到新部門,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結識了一位“既嚴肅認真又開朗可愛”的領導——方文龍部長。就是這樣一位好領導不斷地給予我教導和關懷,他耐心地指導我修改新聞稿、文件通知和計劃、總結等工作,讓我深深地感到工作是快樂的,進步是可見的。在好領導的教導下與快樂工作的氛圍里,讓我工作起來得心應手,對做好本職工作充滿信心。”汪萬鵬老師說道,他很慶幸自己能遇到這么一位優秀且平易近人的好領導。
憑借著自身大學專業的特長,汪老師在完成好理論科室自身工作外,見本部門新聞中心人手緊,主動分擔了部分新聞的拍攝與撰稿任務。汪老師對待來部門辦事的每一位教師、學生和領導都是一視同仁地微笑著,尤其是他處理工作和待人的態度始終是那么認真、謹慎,那么誠信、用心,在我們學生面前,他就是一位知心大哥和學習楷模。
“人的天才智慧只是火花,要想使它變成熊熊火焰,那就只有學習”,汪萬鵬老師深知這個道理,即使工作再忙,也擠出時間學習。他每天都會在“學習強國”或“江西干部網絡學院”等平臺上進行學習,他經常告訴自己的學生“學習是一輩子的,年輕就有學習的資本,學習一定要思考否則等于沒學”。他在擔任輔導員期間,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利用兩年半的時間攻讀了“工程碩士(數碼藝術方向)”以良好的成績拿到學位,在離開輔導員崗位后他撰寫了論文《關于做好高校輔導員幾點思考》,在專業方面發表專業文章10余篇,在援疆工作期間參與撰寫和個人發表援疆書籍和論文多篇,在宣傳部工作時經常參與“本科教育思想大討論”的征文——我為評建做什么就是扎實做好本職,撰寫“向曲建武學習,始終不忘輔導員的初心”等文章。他用自己的行為向我們詮釋了什么叫做“立身以立學為先,立學以讀書為本”。
“有擔當有作為,甘于奉獻”是汪老師的人生信條,在學校面臨本科教學合格評估的攻堅克難時期,他主動放棄雙休日、節假日,承擔起評建工作中部門所涉及的四大專項組材料收集、整理和自評,共整理材料12余盒,承擔本部門的評建材料制作10余件以及重點項目推進情況周報表的撰寫、重點項目匯報材料的撰寫等工作。尤其是在做專家案頭材料時,因它所覆蓋的面廣、內容多,光停留在辦公室處理文字、表格等是遠遠不夠的,一定要深入基層收集有價值的材料和聽取大家好的意見,為處理評建材料無數次深入基層,收集有價值的材料近10余套。“在剛接觸繁重的評建材料時,有點摸不著頭腦,有點急躁,就想著快點把材料搞完”汪老師笑道,但是想著評建工作關系到學校發展的重要性、專家對材料要求的嚴格性,汪老師告訴自己一定要沉住氣,要保持“思路清晰、條理有序”,將材料做出特色做出亮點,一遍不行二遍,二遍不行三遍,最終在校內專家的三次材料驗收和提出修改意見后不斷修整完善。
經過近3個月的苦苦鉆研和梳理匯總,截止目前由他經手的90%評建材料經過了驗收審核。同時,第七專項組將汪萬鵬老師整理的評建材料作為規范模版。在工作中他從來不抱怨苦和累,部門領導主動提出讓他找尋優秀學生協助完成相關工作,但他還是堅持自己一手做完。從來到新崗位的第一天開始,他始終保持對工作的積極熱情,認真嚴謹的工作態度去完成每一項工作任務,工作成果無可挑剔。
清如玉壺冰|日月入心懷
當記者問到汪萬鵬老師的生活時,汪老師說道“生活得最有意義的人,并不就是年歲活得最大的人,而是對生活最有感受的人”,從汪老師的話中,我看到了一個熱愛生活,寧靜淡然,不浮不躁,平和地走過生命的每一天的安靜男子。汪老師興趣廣泛,攝影、書法、旅游和烹飪等都是他的愛好。“最讓我值得驕傲的就是攝影了”,汪老師說道,在他大學畢業時成功舉辦了“鵬達個人影展”,平時兼職上攝影課,參加系列攝影比賽活動和參與學校重大活動的新聞拍攝工作,在他所教的攝影愛好者和學生中,有幾位現已成為商業影片的導演、攝影工作室的首席攝影師和自創攝影工作室(如:曹晨輝(大學時學弟)在北京開創“晨輝記錄工作室”,趙東陽(景院13級學生)在浙江義烏創辦了沐藝攝影)。學生的成功少不了老師的功勞,這也正是他砥礪前行的動力。
詩人泰戈爾在他的《飛鳥集》中曾寫下這樣深情優美的詩句:綠草是無愧于它所生長的偉大世界的。汪萬鵬老師在自己所熱愛的這片教育熱土上,用堅定的信念、頑強的精神、無私的奉獻,追求著教育的最高境界。如同清人王國維在《人間詞話》的“三境說”,汪萬鵬正是在這樣的境界中演繹著他如歌的青春。他始終以最崇高的追求,去詮釋教師的美麗;以最純凈的本色,去堅守教育的初心;以最真誠的聲音,從沉靜處打動你我。
(作者:金晟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