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濤,1980年出生,碩士研究生學 歷,現任生物與化學工程系學團辦主任。 相關榮譽:2010年被評為江西省專科院 校08-09學年度優秀青年志愿者;2013 年被評為校建院升本先進個人;2014年被 評為景德鎮市優秀共青團干部;2016年 被評為景德鎮市優秀青年崗位能手、校 優秀共產黨員、校學士學位評建工作先 進個人;2017年,指導學生獲十五屆挑戰 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三 等獎、被評為校“教書育人”先進工作者。 科研成果:曾作為副主編出版專業 教材一本,公開發表論文十五篇,主持并 完成江西省教育廳科研項目三項,主持 在研省教改課題一項,參與其他省、校級 課題多項。
夙愿以償粉筆寫春秋
與萬老師約定了在他辦公室采訪,由于記者與萬老師的師生關系,訪談顯得更為輕松自然。萬老師貼心地給我們倒上熱水,搬來凳子,他嘴角始終揚著微笑,更增添了親切之感。訪談自然是從“他是如何與景德鎮學院結緣的”這個話題開始,萬老師追溯起自己的學生時代。
他自小對于大千世界充滿好奇與探索興趣,對自然科學的喜愛,不斷推動著他朝著攻讀植物學領域的方向前進。1998年,他順利考入江西農業大學園藝專業,2002年又被保送就讀本校碩士研究生。在讀研三時,他開始著手找工作。作為獨生子的他,特別看重家庭親情,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回到父母身邊陪伴他們。于是他查找的第一個招聘信息就是景德鎮高等專科學校 (景德鎮學院的前身),那時候學校正在啟動建院升本工作,正是亟需各類專業老師的時候,他順利走進了景院。或許這就是“緣分”,這樣一結緣就是十四載,萬老師笑著說道。
“做一名‘傳道授業解惑’的老師,是我一直以來的擇業目標,做自己擅長的科研領域,教自己感興趣的專業,生活很充實。”他也曾因未報考博士研究生,未能繼續深造而深感遺憾,但在當下,他覺得腳踏實地,帶著扎實的專業知識和飽滿的工作熱情全身心投入教學,恪盡職守做好學團工作,為學生掌一盞明燈,送一縷春風,人生也是挺有意義的。萬老師的一席話讓我想起 “子非魚,安知魚之樂也”,“樂業”是萬濤老師生命中最常態化的快樂,這樣一個平凡卻不平庸的萬老師不也散發著一種人格魅力嗎?
諄諄善誘春風潤桃李
作為生化系學團辦主任,他不僅要高效率完成系內學生日常管理事務,還堅持走在教學前線,從自身做起,全心全意投入到教學工作之中。“我對學生的感情很深,喜歡與學生相處的時光”,他向我們描述起自己的教學生活,他希望能把學生帶入園林科學的樂園。
“實踐教學至關重要”,理工類有些課程相對于其它課程比較枯燥,像《園林測量學》就是其中之一,抽象的概念和冰冷的儀器的確很難調動學生的興趣,萬老師解釋到。他認為在調動學生興趣方面最重要的一項工作就是充分備課,課下他刻苦鉆研大綱,深挖教材,大量翻閱資料,力求做到每個知識點準確,提升學生課外拓展興趣。他親自帶領學生進行大量的課程實踐,理論和實踐有機結合,有的放矢地安排各類實踐項目,把學到的知識延伸到更寬闊的領域,拓寬學生的視野。比如園林測量的實踐,從最基本的儀器操作到最后指導學生繪制整個校園的地形圖。當學生最后看到自己的實踐成果時,愉悅的心情溢于言表。而在過程中,教師耐心的指導和鼓勵非常重要,就好比陪伴著蹣跚學步的孩子慢慢長大!作為學生的我們,聽完萬老師的講解之后也為之深深折服。
在教學中,萬老師對新的教學思想和理念不斷深究嘗試,總結升華。他主張充分利用各種教育載體,將思想政治教育寓于其中。在系內的教學工作中,他始終為學生提供各種服務和支持,將專業教學與第二課堂密切結合,讓學生在專業學習中培養興趣,在第二課堂中鞏固專業知識。
當我們談及他這些年獲得的榮譽時,他沉思了一會兒,說到在2017年指導13生物工程班學生吳慶獲得了團省委和教育廳主辦的十五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三等獎。雖然只是一個指導級別的省級三等獎,但對他和生化系生物工程專業來說意義非凡。比起自己的名聲、職務,他更希望他的學生有所建樹,沒有比看到學生取得成績更讓他感到自豪的了。
專業課堂上,他是學生最敬佩的老師,校外活動中,他又是學生最貼心的領隊。回想上個學期省運會開幕式排練期間,萬濤老師依然深有感慨,整整兩個月時間,他帶領系內輔導員與全系的學生奮戰在省運會開幕式節目的排練現場。他說,在50多天的隨訓期看到了無數的景院學子團結努力,用汗水和淚水鑄就了省運會的精彩。那些排練的日子,萬老師每天早上7點出門,晚上11點到家,在排練期間有時連續幾天都不能和女兒說上一句話,家里的很多事情都無法顧及,他很感謝家人對他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家的避風港永遠是最溫暖的。
一名學團工作者就是學生的人生導師、知心朋友,正因為他的以身示范,排練期間學生們干勁十足,順利完成了開幕式演出任務。在同學們眼里,萬老師是一個很溫暖、很純粹的人。
兢兢業業努力促評建
“追求工作效率的最大化和工作質量的最優化”是萬老師的工作準則。作為生化系學團辦主任,他在學校的評建工作中身先士卒,積極主動學習本科合格評估指標體系及其內涵解讀。他將自己十多年的學團工作與評估指標體系進行認真的對照,通過對照尋找不足并整改。在評建工作中,萬老師特別強調學風建設的重要性,并要求一定要加大對學生指導,面對我們一知半解的神情,他笑了笑說,其實就是去引導學生,要管理但一定不是強制管理,要多渠道豐富學生的業余生活,并在教研教學力度上進行改進,積極推行高效課堂,營造一個良好的育人氛圍。說到這里,萬濤老師做了一個有趣的比喻,他將本科合格評估當作是教育部給高校開出的一劑良方,有病治病,無病防身。進而推進學校教育的各項發展,萬老師幽默親近的話語打破了教學評估工作這個話題的嚴肅枯燥。
蓬生麻中,不扶則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萬老師將優良學風建設更好的完善于科研創新,培育英才上。嚴格把握院系高出勤率,積極創建書香校園活動,努力創辦科研項目等等,將敦厚優良的學風落于每一處細節,綻放其獨特光芒。
“以評促建,以評促改,以評促管,評建結合,重在建設”的20字評建方針深深地刻在了他的腦海里。他始終認為不能夠將評建工作當作是額外的任務,而應將它作為常規工作去看待,轉變心態,拔高常規工作的工作標準,這樣一來工作效率和質量均得到提升。
“細致”“扎實”,萬老師用這兩個詞來總結了生化系的評建工作。他說到,在評建工作中必然會遇到困難,在面對困難時堅決反對一個人硬撐到底,因為評建工作不是一個人就能解決,需要全體師生的協作共進。所以會尋求團隊協作的方式去解決,求教更有經驗的領導老師,和兄弟院系的學團干部交流經驗,與本系的輔導員共同分擔任務。正是因為萬老師的工作態度,學團隊伍和教學隊伍的有效配合,使評建工作取得良好效果。我們也深知工作背后的艱辛,絕不是這樣的三言兩語表達的那么簡單。
砥志研思學術探真知
教學與科研相結合是目前高校普遍實行的教學原則,旨在使教師隊伍始終處于科學技術和學術文化發展的前沿,保證教學內容與質量的不斷更新與提高。萬老師在教學之余,全身心撲在科研工作上,取得了不菲的成績。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是萬老師對于科研的態度。從兒時怡然自得于花草世界,初中開始正式接觸生物課程的欣喜若狂,到考取江西農業大學的園藝學,從業余到專業,從未知到探索,從理論到實踐,他一步步走進植物世界,開啟自己的科研之路。
在科研過程中,也常會遇到困難。一個科研項目的提出、申請、反復實驗驗證、數據的整理分析、文章的撰寫,每個環節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例如,得不到實驗結果或實驗結果的不確定性,就是令人頭疼的事,如萬老師在與導師合作完成的一個課題過程中,他提到在完成實驗時,他們一共獲得了1000個數據樣本,在對這1000個數據樣本進行反復實驗觀察之后,僅有20個數據樣本是有效的。再如科研時間的不定性,萬老師回憶,在做植物減數分裂的實驗中,當時為了獲得更全面的植物細胞分裂狀況,他每兩小時會取一次實驗材料,不論多晚,只要時間一到,他都會按時到指定的植物上面取下材料。萬老師說,做科研,需要沉下心,需要有百折不撓的毅力。你不知道需要在實驗室待幾個小時,也不知道反復了上百次的實驗何時能夠成功。更多的時候,我不是待在實驗室,而是選擇查閱相關資料,實驗的實施一定要有理論依據的支撐。記者問道:“這么多的科研項目,過程都是如此的艱辛,可曾想過放棄?”萬老師毫不猶豫地回答:“從來沒有,每一次經過漫長的驗證,排除一個又一個不可能的影響因素,取得一系列的科研進展,我會覺得犧牲再多時間都值得!”
一路荊棘,一路繁花。萬老師對于科研一絲不茍的態度,換來了諸多的科研項目的善待。萬老師共以第一作者發表論文12篇;以第二作者發表論文3篇;獨著論文8篇。其代表論文是于2011年7月發表的“番木瓜胚胎發育與雜交種子敗育的研究”的學術論文。2015年至2017年,萬老師作為第一主持,立項與結題科技項目6項,其中,他主持和完成教育廳科技項目 “景德鎮野生水蕨種質資源調查及其組胚快繁體系的構建”的課題為景德鎮地方特色珍稀植物資源的保護和利用提供了有力的參考。
引用籃球運動員勒布朗詹姆斯的一句話:“你最好全心關注,因為我們會全力以赴!”不管多么艱難,萬老師都不會放棄他的植物學研究。接下來他又將繼續帶領學生,完成國家級大學生創業訓練項目 “識食物者食品農產品安全檢驗檢測中心”的科研探索。
讀萬卷書再行萬里路
我們很想知道,在教學與科研領域如此優秀的萬老師,他還有時間去發揮自己的業余愛好嗎?于是探問起他生活中最大的愛好。萬老師說:“我不會把自己變成拼命三郎,工作生活兩不誤,我覺得生活好了工作才更有干勁。”閑時他喜歡安靜地看看書、看一場喜歡的電影,家里養了許多花花草草,此外還喜歡參加一些戶外運動與戶外旅行。尤其令我們感到震驚的是,萬老師還是“摩旅”愛好者。萬老師向我們講述他熱愛摩旅的原因,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因為他喜歡旅行,而且喜歡把旅行玩成不一樣的體驗,“中國那么大,我想騎著摩托去看看”。寒暑假,他經常一人一摩,踏上旅程,沒有時間束縛,遠離城市喧囂,跟隨自己的心走走停停。“摩旅”是一項令人向往的運動,它是感受自然之美的絕佳途徑,著迷于摩旅的人大都是集勇氣與才華于一身的探險家,他們活得更真實、更純粹!
采訪結束,我們心目中的萬老師形象更加豐滿起來,他是一個獨立灑脫行走在教學前沿與科研領域,追尋屬于自己的一片風景的奮斗者。愿他帶著摩旅賦予他的精神品質,一路向前飛馳。
(記者:金晟杰 黃煌平)